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但它不同于测量。测量是为确定量而进行的全部操作,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其目的是用数据描述事物。而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的目的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是计量重要的4个特征,而测量并不必须具备以上这些特征。因此计量属于测量的一种,它源于测量而又严于测量。狭义地讲,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的置信度相关、与不确定度相联系的一种规范化测量,具备计量特性的测量活动才能获得有效的测量结果。
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是:
(1)使用的频繁程度。使用频繁的测量仪器, 容易使其计量性能降低, 故可以缩短校准周期来解决。当然,提高测量仪器所用的原材料性质、 制造工艺和使用寿命也是重要的手段。
(2)测量准确度的要求。要求准确度高的单位, 可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各个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需要什么准确度等级, 就选择什么等级。该高就高,该低就低,不盲目追求高准确度,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精度过低, 满足不了使用要求, 给工作带来损失, 也是不可取的。
(3)使用单位的维护保养能力, 如果单位的维护保养比较好, 则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反之, 则长一些。
(4)测量仪器的性能, 特别是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水平。即使同类型的测量仪器, 稳定性、 可靠性差的,校准周期应短一些。
(5)对产品质量关系较大的, 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测量仪器, 其校准周期则相对短一些;反之, 则长一些。
计量检测的重要性:
1)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序,用以表明该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由于认识的局限性、i能力的不足,任何测量都不可能绝i对准确,都必然有误差。不确定度越小,测量结果的质量越高;反之,测量结量的质量越低,其使用价值也越低。因此,在进行测量和使用测量结果时,必须考虑测量不确定度。严格来说,不知道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无法相互比较,不具备使用价值,是没有意义的。
2)检定和校准证书应能提供追溯源性的给出满足了下级实验室的计量基准或检测的要求,从而满足ISO/IEO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业务素质,还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